苗而不秀的成语故事
拼音miáo ér bù xiù
基本解释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开花结果。比喻人有好的资质,却没有成就就不幸夭折。
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苗而不秀者有矣夫!秀而不实者有矣夫!”
暂未找到成语苗而不秀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苗而不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身无分文 | 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现在是身无分文,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。” |
绳之以法 | 汉 冯衍《上疏自陈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绳之以法则为罪,施之以德则为功。” |
白日见鬼 |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六卷:“在京师时有语曰:‘吏、勋、封、考,笔头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见鬼。’” |
庖丁解牛 | 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庖丁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触……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 |
供不应求 | 《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》:“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,每天生产一至二吨,供不应求。” |
半夜三更 | 元 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这船上是什么人,半夜三更,大呼小叫的。” |
匡谬正俗 | 唐·颜师古有《匡谬正俗》八卷。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嗟呼!后人之于古人,人誉亦誉,人毁亦毁,因其一节之长,遗其全体之短,习非胜是,好恶不公,有起而匡谬正俗者,辄谓伤忠厚焉。” |
家无儋石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狂生》:“济宁有狂生某,善饮;家无儋石,而得钱辄沽,殊不以穷厄为意。” |
地大物博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