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庭广众的成语故事


大庭广众

拼音dà tíng guǎng zhòng

基本解释庭:旧时指官署的厅堂;后泛指大院子;大庭:宽大的场所;广:多;众:许多人。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。也作“广庭大众”。

出处汉 孔鲋《孔丛子 公孙龙》:“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,见悔而不敢斗争。”


大庭广众的典故

战国时期,齐国国君齐暋王自称爱结交士人,他对尹文说为什么齐国没有士人。尹文说士人是指讲忠、孝、信、义的人。齐暋王同意他的看法。尹文问这种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欺侮而不敢争斗算好的士人吗?齐暋王表示不愿任用这类人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大庭广众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绘影绘声 清 忧患余生《<官场现形记>序》:“而壹意孤行,为若辈绘影绘声,定一不磨之铁案。”
为民请命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向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”
齐头并进 周恩来《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实事求是,循序前进,齐头并进,迎头赶上。”
鸥鸟不下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黄帝》:“海上之人好沤鸟者,每旦之海上,从沤鸟游,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……明日之海上,沤鸟舞而不下也。”
陈言务去 唐 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惟陈言之务去,戛戛乎其难哉!”
和风细雨 南朝 陈 张正见《陪衡阳游耆阇诗》:“清风吹麦垄,细雨濯梅林。”
敏而好学 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’”
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若空谷之应声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
列风淫雨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《尚书大传》有‘别风淮雨’,《帝王世纪》云‘列风淫雨’;‘别’、‘列’、‘淮’、‘淫’,字似潜移;‘淫’‘列’义当而不奇,‘淮’‘别’理乖而新异。
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