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缶钟惑的成语故事
![二缶钟惑](/d/file/titlepic/chengyu1728.png)
拼音èr fǒu zhōng huò
基本解释二:疑,不明确;缶、钟:指古代量器。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。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。
出处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以二缶钟惑,而所适不得矣。”
二缶钟惑的典故
战国时期,哲学家庄周在《庄子》中讲述“二缶钟惑”的道理:有三人同做一事,一人迷惑则事可成;有两人迷惑,事则不成。现在天下人都迷惑了,高雅的思想进入不了人们的意识,而对低级庸俗的东西感兴趣,就像对缶钟的容量搞不清一样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二缶钟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芒刺在背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霍光传》:“宣帝始立,谒见高庙,大将军光从骖乘,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背。” |
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臣既已受命为将,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 |
八荒之外 | 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虽远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内,来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 |
人心归向 |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 |
溢于言表 | 明 朱舜水《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》:“来书十读,不忍释手,真挚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 |
学而不厌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 |
一哄而起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 |
过而能改 |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 |
惊鸿艳影 | 清·王韬《鹃红女史》:“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,素妆淡服,丰神绝世,惊鸿艳影,湖水皆香。” |
今是昨非 | 晋 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