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螂捕蛇的成语故事
![螳螂捕蛇](/d/file/titlepic/chengyu24802.png)
拼音táng láng bǔ shé
基本解释形容只要方法得当,敢于斗争,以弱制强。
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螳螂捕蛇》:“则一螳螂据顶上,以刺刀攫其首,攧不可去。久之,蛇竟死。”
螳螂捕蛇的典故
古时张某在山崖边路过,见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中摆来摆去,尾巴把树枝都打断了,他仔细观察,一只小螳螂爬在巨蛇的头顶上,用一对刺刀般锋利的前腿抓着蛇的脑袋不放,任凭大蛇折腾也不松开,后来大蛇居然死去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螳螂捕蛇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 |
满腹经纶 | 明 冯惟敏《海浮山堂词稿 商调集贤宾 题春园 浪里束煞》:“论英雄何必老林泉?满腹经纶须大展,休负了苍生之愿。” |
生龙活虎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95卷:“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,更把捉不得。” |
学而时习之 |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 |
偶一为之 | 宋 欧阳修《纵囚论》:“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,可偶一为之尔。” |
令人满意 | 邓小平《太行区的经济建设》:“合作运动也还不能令人满意。” |
秽德垢行 | 宋 叶适《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》:“中材解体,销声灭影,秽德垢行,以避此名。” |
道山学海 | 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游学》:“道山学海功非浅,孔思周情文可传。” |
令人作呕 | 梁遇春《黑暗》:“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,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。” |
共为唇齿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