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气不接下气的成语故事


上气不接下气

拼音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

基本解释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。

出处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,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


上气不接下气的典故

春秋时期,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,在卫、陈、蔡等国碰壁后,受到了楚国的邀请,孔子立即赴楚,陈国串通蔡国放出囚犯围堵孔子。孔子师徒被围困很多天,他们断了粮,腹中空空,还有同囚犯作战,累得上气不接下气,最后被楚军解围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上气不接下气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绳之以法 汉 冯衍《上疏自陈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绳之以法则为罪,施之以德则为功。”
经文纬武 唐 许敬宗《定宗庙乐议》:“虽复圣迹神功,不可得而窥测,经文纬武,敢有寄于名言。”
离经辨志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”
酒囊饭袋 宋 陶岳《荆湖近事》:“马氏奢僭,诸院王子仆从烜赫,文武之道,未尝留意。时谓之酒囊饭袋。”
漏洞百出 姚雪垠《<歧路灯>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
暴取豪夺 宋 苏轼《策断上》:“国用不足,则加赋于民,加赋而不已,则凡暴取豪夺之法,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。”
归马放牛 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刀耕火种 宋 陆游《雍熙请机老疏》:“山宿山行,平日只成露布;刀耕火种,以今别是生涯地。”
著手成春 唐·司空图《二十四诗品·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诸邻,俱道适往,著手成春。如逢花开,如瞻岁新。”
黑天半夜 马烽《三年早知道》:“一个老汉说:‘黑天半夜怕什么!红星社不会有人来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