粗心浮气的成语故事


粗心浮气

拼音cū xīn fú qì

基本解释浮:浮躁。形容人不细心,不沉着。

出处宋 陆九渊《祭吕伯恭文》:“比年以来,日觉少异,更尝差多观省,加细追维,曩昔粗心浮气,徒致参辰,岂足酬义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粗心浮气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粗心浮气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眼空一世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腹饱万言,眼空一世。”
举世混浊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骨肉离散 《诗经 唐风 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时也。君不能亲其宗族,骨肉离散,独居而无兄弟,将为沃所并尔。”
臭名远扬 《宋书 刘义真传》:“案车骑将军义真,凶恶之性,爰自稚弱,咸阳之酷,臭声远播。”
胆如斗大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姜维传》:“维妻子皆伏诛。”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维死时见剖,胆如斗大。”
无时无刻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,无时无刻不在心上。”
言而无信 《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为言?”
一文不名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佞幸列传》:“竟不得名一钱,寄死人家。”
没里没外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,不与大人争光,凭他生的怎样,也是该打死的。”
因噎废食 汉 刘向《说苑》:“一噎之故,绝谷不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