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本逐末的成语故事
![舍本逐末](/d/file/titlepic/chengyu4130.png)
拼音shě běn zhú mò
基本解释抛弃根本的;而在小事上下功夫。
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上农》: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,不令则不可以守,不可以战。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,其产约则轻迁徙,轻迁徙则国家有患,皆有远志,无有居心。”
舍本逐末的典故
战国时,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。有一天,齐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。
齐王的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,更没见过赵威后。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以为很贤德的往后,所以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。他想,我作为齐国使者去向赵威后问安,赵威后一定会很高兴。她一高兴,说不定会赏赐一些贵重的小礼品。因此,他觉得此次出使赵国,还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呢。
这个使者披星戴月,马不停蹄,终于到了赵国国都邯郸。
邯郸,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美丽的:那雕梁画栋的梳妆楼,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,那热闹非凡的市桥,那巍峨秀丽的丛台……他听人说过很多很多回,可就是没有见过。因此,一路上盘算着,等办完了公事,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郸,饱饱眼福。
到了邯郸,他直奔赵王城,去问候赵威后。
赵威后果然不负贤名。当齐王的使者被一位美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,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等候了。她一身威严正气,满脸的慈祥。
以礼拜见之后,齐王使者把随身带来的齐王亲笔信呈给了赵威后。但不知怎的,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,却躬身问齐王使者道:“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?”
“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
赵威后又问:“黎民百姓好吗?”
“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
赵威后再问:“齐王也很好吗?”
“也很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
齐王使者回答完问话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,心中想什么,便直接问出来:“尊敬的威后,我奉我国大王的旨意,专程向您来问安。照说,您若回问的话,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。可您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,您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,而把尊贵的放在了后面呢?”
赵威后笑着说:“话可不能这么说。我之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,后问候你们大王,自有我的道理。”
齐王使者纳闷地问:“什么道理?”
赵威后说道:“你想想看,假如没有好年景,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?假如没有黎民百姓,又哪里有大王呢?所以说,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;不这样问,便是舍本逐末。你说是不是这样呢?”
“这……”齐王的使者哑口无言了。
召见一结束,齐王的使者已经没有心情再去浏览邯郸的美景,便直接回齐国去了。
在归国的路上,齐王的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。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,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归。他觉得,赵威后的那有关“舍本逐末”的几句问候,比什么礼品都贵重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舍本逐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二话没说 | 马烽、西戎《吕梁英雄传》:“正说中间,门外雷石柱慌慌张张进来,一把拉住老武,二话没说,往外就走。” |
一路风尘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国舅老爷大喜!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。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,说今日大驾归府,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,不知赐光谬领否?” |
满满当当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3回:“原来银包不大,止那七两多银子已是包得满满当当的了,那里又包得这十两银子去?” |
尾生之信 | 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信如尾生,与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来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 |
哀而不伤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 |
寸步不离 | 南朝 梁 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夫妻相重,寸步不相离。” |
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听罢,扯定两个公人说道:“却是苦也!正是‘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’” |
专心一志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性恶》:“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,专心一志,思索熟察,加日县久,积善而不息,则通于神明,参于天地矣。” |
道山学海 | 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游学》:“道山学海功非浅,孔思周情文可传。” |
室迩人遥 | 宋·苏轼《次韵刘贡父所和忆持国》:“颜红底事发先白,室迩何妨人自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