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uē

剥削


拼音bō xuē
注音ㄅㄛ ㄒㄩㄝ

繁体剝削
词性动词


剥削

词语解释

剥削[ bō xuē ]

⒈  原指搜刮侵夺,现指使用一个人的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。

对农民遭到地主剥削的程度感到吃惊。

fleece; squeeze; exploit;

引证解释

⒈  切割刮削。

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“是剥是菹” 汉 郑玄 注:“天子剥削淹渍以为菹。”
《朱子语类》卷七一:“谓小人自剥削其戟柄,仅留其铁而已,果何所用?”

⒉  搜刮民财。

《北史·恩幸传·刘腾》:“山泽之饶,所在固护,剥削六镇,交通底市,岁入利息以巨万计。”
唐 魏徵 《为李密檄荥阳守郇王庆文》:“剥削黔黎,涂毒天下。”
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二:“随你去剥削小民,贪污无耻,只要有使用,有人情,便是万年无事的。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六回:“厉太尊 因贵县当铺戥子太重,剥削小民,所以託弟下来查一查。”

⒊  罢免,革除。

元 郑廷玉 《金凤钗》第一折:“免了我死,纳下笏靴襴袍,剥削了官为民了。”

⒋  犹逼迫。

《天雨花》第二九回:“接到家中观榜样,示威于我太凶心!无端把我来剥削,分明陪上法场门!”

⒌  谓无偿占有他人劳动和劳动成果。

茅盾 《春蚕》二:“去年秋收固然还好,可是地主、债主、正税、杂捐,一层一层剥削来,早就完了。”
欧阳山 《柳暗花明》八七:“地主们、资本家们都是剥削咱们的。”

国语辞典

剥削[ bō xuè ]

⒈  压榨、搜刮。

《梁书·卷三八·贺琛传》:「故为吏牧民者,竞为剥削,虽致赀巨亿,罢归之日,不支数年,便已消散。」
唐·魏征〈为李密檄荥阳守郇王庆文〉:「剥削黔黎,涂毒天下。」

盘剥 搜括 榨取 克扣 抽剥

分字解释


※ "剥削"的意思解释、剥削是什么意思由吉日象在线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资助研究机构和东道国都应该制订一个国际框架,阻止违反伦理的数据收集和对灾害幸存者的剥削。

2.重贯虚报战功,藉此一路耀武扬威,搜刮剥削,百姓如遭敲骨吸髓,民怨鼎沸,朝野汹汹,黩武穷兵,国库渐空,且引致邻国异族对宋起觊觎之心。

3.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为人们利益而死,就比泰山还重;替法西斯卖力,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,就比鸿毛还轻。司马迁

4.老板是一种无利不起早的生物,如果对自己没好处,他们连半秒钟都不会耽搁在你身上,所以,只要老板准备对你开口说话,就要在心里做好准备,他们又要开始忽悠你,剥削你。

5.社会主义的本质,是解放生产力,发展生产力,消灭剥削,消除两极分化,最终达到共同富裕。邓小平

6.民国八年他被县衙选派往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留学,因为学习的是经济部门,而当时又深感乡间的农民受地主剥削的疾痛,于是在马克斯主义目濡耳染之下,便与唯物论结了不解之缘,结果成为共产党的信徒。

7.有人认为剥削别人是最舒服的,我们却以坐享其成为耻辱。

8.它们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,既是建设者又是依附者.

9.在封建社会,劳动人民不堪忍受剥削而招兵买马,举旗起义。

10.这里没有政府没有统治者,没有剥削没有压迫,没有苛吏没有赋税,人民都有自己的财产,自食其力,其乐也融融。